在“试管婴儿”助孕过程的胚胎移植前,医生都会和患者常常谈到“养囊胚(大家称之“养囊”)”的相关问题。
“养囊”到底好不好呢?
临床上常说的“养囊”,其实就是囊胚培养的意思,也就是说,把体外培养到第3天的卵裂期胚胎,继续培养到第5-6天成为囊胚。
与卵裂期胚胎相比,已有临床的数据证实,囊胚移植可以增加胚胎着床率,降低妊娠丢失率,缩短妊娠需要的时间,同时让患者的精神压力及心理负担减轻。
而在实验室胚胎培养这一方面,胚胎培养的专业人员认为,体外培养获得囊胚的过程中,可以更多地了解到胚胎的发育信息,还有利于选择胚胎进行单胚胎移植(SET)。
综上所诉,囊胚培养的优势是明显的。
囊胚培养让胚胎在体外多暴露于人工环境2天是否对子代有利,会不会淘汰了一些本来处于边缘而能有发育前景的胚胎?这些问题仍然困扰着医生和患者们。
囊胚培养的决定谁来做?这是许多患者困惑的问题。因为绝大部分患者不是专业人士,对于相关的信息了解很大部分来源于“网络”或是“别人说的”,很容易 “跑偏”。
医生与患者之间的讨论很大程度地决定了患者要不要进行囊胚培养。其中,胚胎师、医生、护士的团队合作的共识、胚胎师根据胚胎发育表现给出的专业意见、以及医师对于患者综合情况的整体分析,是决定是否养囊的关键。
在与患者沟通的过程中,医师注意用浅显易懂的话语与患者夫妻说明,让患者明白养囊的优点和缺点,尽量不让患者“一头雾水”地签字。
但是患者来自各方的信息量太多,加上本身对专业知识的缺乏,又不敢百分百地相信医生的建议,常常纠结地到处咨询和打听,心里忐忑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