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复胚胎种植失败,是无数朋友求子路上的“噩梦”,也是试管婴儿过程中非常棘手的难题,原因复杂繁多。
试管婴儿是个“技术活”,大多患者朋友1-2次胚胎移植就成功怀孕,但仍有极少数夫妇陷进反复种植失败的漩涡中,一筹莫展。
反复种植失败(RIF)是指<40岁的女性,重复IVF助孕超过3个移植周期,累计移植≥4枚高评分卵裂胚胎,或≥2枚高评分囊胚仍然不能怀孕者。但目前许多患者RIF的原因并不明确。一般是从胚胎和内膜两个环节来分析的。
胚胎的选择——囊胚培养
囊胚培养,也就是临床上常说的“养囊”,把体外培养至第3天的卵裂期胚胎,继续培养至第5-6天成为囊胚。在形态上,胚胎经历了细胞融合和囊胚腔的出现和扩张的过程,在基因调控上,胚胎从母体的控制转向细胞自我的基因调节,也就是说,“好”的胚胎才能发育到囊胚期。已有临床的数据证实,与卵裂期胚胎相比,囊胚移植可以增加胚胎着床率,降低妊娠丢失率,缩短妊娠需要的时间,同时减轻了患者的精神压力。
PGT-A(胚胎植入前遗传学筛查)
胚胎植入前遗传学筛查(PGT-A)是指在体外受精过程中,对胚胎进行染色体组筛查,剔除非整倍体的胚胎,选择整倍体胚胎移植,以期改善因染色体非整倍体胚胎造成的种植失败。简而言之,就是通过新的遗传学检测技术,选择优质潜力股胚胎移植。
有的研究表明,对反复种植失败(RIF)的患者进行PGT-A检测后,其临床妊娠率可达到非RIF患者相近的水平(分别为68.3%和70.5%),而未进行PGT-A的RIF患者的临床妊娠率仅为21.2%。因此在国际共识和指南中,RIF可以作为PGT-A的指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