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促进饮食对人类炎症效应的研究,2009年哥伦比亚南卡罗来纳州大学的学者首次提出并验证了膳食炎症指数(DII),DII基于1950—2007年发表的所有评估特定食物和成分在特定炎症标志物上作用,将个体的饮食分类为从最大抗炎到最大促炎的连续体,进而评估个人饮食的炎症潜力。
若一种食物能提高IL-6、IL-1β、TNF-α和CRP水平或降低IL-4和IL-10水平,则记为“+1”,为促炎作用;相反,则赋予“-1”,为抗炎作用。若炎症标志物无任何明显变化,则赋予“0”,为无促炎/抗炎作用。DII评分指标包含45种膳食成分。
其中咖啡因、乙醇、β-胡萝卜素、n-3脂肪酸、n-6脂肪酸、丁香油酚、大蒜、姜、洋葱、纤维、番茄红素、叶酸、硒、镁、姜黄、单/多不饱和脂肪酸、黄烷-3-醇、烟酸、黄素、黄烷醇、黄素酶、核黄素、花青素、异黄素、硫胺素、麝香草、维生素A、维生素B6、维生素C、维生素D、维生素E、胡椒、迷迭香、锌、绿茶和黑茶这36种成分具有抗炎作用。
维生素B12、糖、胆固醇、能量、总脂肪、铁、转换脂肪、蛋白、饱和脂肪这9种成分具有促炎作用。
累加每种食物最终DII评分即可得到个人整体膳食DII评分。DII总评分越高,饮食促炎作用越强,反之则抗炎作用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