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女性都有这样的经验:一旦怀孕,身边各种七大姑八大姨都踊跃献上「关爱」,忌口不能吃的东西列了一长串,不能做的事情,甭管科不科学,都一股脑塞到人眼前来“多小心一点总是没错的”
而孕早期的准妈妈们也是事事小心,生怕动了胎气。各种肥皂剧里,摔了一跤之后就开始流血的桥段,让准妈妈们走路有如踩钢丝。大多人以为流产只是偶发事件,然而许多人并没有意识到,流产比我们想象中的还要常见。
人群中大约有 15.3% 的怀孕,不能走到终点,会因为流产而终止——也就是高达 1/7 的发生率。
十个女性中,大约就会有一个人会经历流产。但流产,并不只是女性的事,男性因素也在其中起重要作用。
一旦流产,准妈妈们的第一反应是责备自己做错了什么。是不是提了重物?是不是吃了不该吃的东西?在孕早期选择「不公开」,也是因为很多人难以承受其他人疑惑、责备甚至同情、怜悯的目光。
其实,关系到流产的因素非常多,既有生活方式上的,也有环境的、基因的,而不同的风险因素带来的影响,是不能同日而语的,更不是每个人都能通过自己的「小心」来完全规避。
比如对于怀孕前三个月反复出现的妊娠失败,算来算去,女方因素一共只能解释 50%~60% 的反复流产,剩下的就需要关注一下男方因素了。
新的欧洲诊疗指南认为,精子 DNA 完整性与反复妊娠失败之间存在「中等」关系。而男方的染色体核型异常(如平衡易位、罗氏易位等)也是导致妊娠失败的重要原因。
其次,年龄和体重,与流产的关系也很大。非常年轻(小于 20 岁)或者高龄(男>40、女>35 ) 都会提升流产概率;体重(BMI 指数)非常低或者非常高,也都会提高风险。
而对于流产影响 大的个体行为,是抽烟和饮酒。
基因方面,50%~60% 的早期流产组织中,都发现染色体异常,可能是偶发,也可能是由于夫妇中一方存在染色体异常所致;
环境方面的影响更加复杂,持续暴露在空气污染或者化学药剂环境中会增加流产风险;
而关于精神和压力方面,有一些研究表明慢性、持续的高压状态,会导致流产风险增加,而诸如加夜班之类的因素也有一定的影响。但关于这些研究的证据,远不如抽烟喝酒这么确凿,仅仅作为「建议」而存在。
这种不确定性,造成了归因的无序——
现代医学中的「风险」二字,都为个人和家庭增添了很多压力甚至是焦虑。
风险意味着的并不是确定因果的危险或者威胁,而是相当程度的不确定性。
在这样的语境下,孕妇不再是一个人,而是被无数个眼睛和仪器监视、监管着的对象,但同时,环境和社会因素所造成的风险,孕妇个人又是很难抵御的。
只是要求孕妇「照顾好自己」,不能算是一个解决流产的答案。
这样的错误认知导致了人们对于流产的讳莫如深,或者更加责备「准妈妈不够小心」。
而准妈妈们的痛苦,却常常「被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