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工作环境不允许科学地备孕
对现代职场女性来说,备孕简直就是一个压力buff。备孕不像孕期有产检假,去医院做监测卵巢指标、试管等相关检查时,只能请事假、病假。如果刚好又处在对生育不友好、岗位竞争激励的职场环境中,还要隐藏自己备孕的事实。
2. 被高强度的工作压力损伤的受孕能力
女性在长期、高负荷的工作状态下,出现生殖障碍的风险将大大增加。比较典型的有:饮食生活不规律、长期高度精神紧张导致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早衰患病概率增大等。
3. 孕前体检不达标,需要接受治疗和辅助生殖手段
全球约17.5%的成年人口受到不孕不育症影响(WHO, 2023)。其中影响女性生育的常见疾病包括:排卵障碍、多囊卵巢综合症、卵巢早衰、子宫形态问题,输卵管通畅度问题等。除此之外,贫血、心脏病、糖尿病、机体免疫异常等其他全身性疾病,也会给女性备孕、妊娠和分娩增添额外负担。
这意味着女性需要投入大量精力、时间接受医学干预,不仅正常的工作和生活节奏要被打破,精神上也需要承受不断失败的痛苦。
4. 努力很久就是怀不上
许多备孕女性会遇到这种情况,孕检一切正常,也遵从医嘱采取了一系列科学备孕的手段,但依然没有收获。这可能是因为,“备孕”本身无形中使她们陷入想尽快完成“任务”,能有个好结果的精神紧张的状态里。
但越是紧张反而越不利于受孕。研究表明:较高压力水平与较长的怀孕时间 (TTP) 和不孕风险增加有关(Lynch et al., 2014)。
5. 对围孕、围产期的生育副作用感到焦虑
“分娩疼痛指数最高达十级”、“25%的产妇会发展为产后抑郁”、“生完孩子身材走样、皮肤松弛、变老变丑”……一系列可能由生育引发的、难以规避的副作用,都可能从女性决定备孕的那一刻起,变成实实在在的焦虑源。
6. 担忧自己无法获得足够的生育支持
尽管生育尤其是养育的责任,不应当由女性独自承担。但从已婚未育时就要面临的“职场歧视”,到婚后“丧偶式育娃”、“家务分配不均”,包括“非婚生育妈妈无法获得保障金”等种种现实问题,无一不动摇着女性的生育选择和信心。
7. 生育带来的经济压力
生育成本是影响育龄家庭生育意愿最关键的因素之一。2017年全国生育状况抽样调查显示:育龄女性不打算再生育的首要原因为“经济负担重”,占77.4%。同时根据2022年的一份《中国生育成本报告》:全国家庭 0~17 岁孩子的养育成本平均约48.5万元。
而当这种经济压力落在意外怀孕的女性和家庭中时,可能会带来更糟糕的情况,例如被迫面临“要不要留下这个宝宝”的艰难选择。
《2022年世界人口状况》显示:全球每年有将近一半的妊娠为非意愿妊娠,数量达1.21亿例。同时60%以上的非意愿妊娠以人工流产告终。这一过程中,女性不仅要面临人工流产的风险,还可能承受道德和自我谴责的痛楚。